top of page

八堡圳通圳300年 神祕治水技術恐失傳


2019-10-17 17:59

〔記者陳冠備/彰化報導〕八堡圳是灌溉彰化平原的重要起點,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製作籠仔篙(石笱)來引水,然而隨著年代進步,這項治水技術已逐漸失傳,今年適逢八堡圳通圳300年,二水鄉公所今日於林先生廟舉辦「2019國際跑水節」活動記者會,特別邀請石笱製作專家謝己清,到場示範製作,希望將這項特殊工藝傳承下去。

八堡圳通圳300年,二水公所舉辦跑水節活動,推廣籠仔篙技藝。(記者陳冠備攝)

清康熙58年(西元1719),濁水溪氾濫成災,拔貢生施世榜到二水籌建八堡圳,卻屢屢受挫,一名自稱「林先生」的人傳授「籠仔篙」祕法,就地取竹管,綁成像筍狀的籠仔,籠底置入石塊,猶如筍狀的肉粽角,讓河道轉彎,因此順利治水,村民為感恩義行,每年圳頭祭祀,派人於河道引水,即是「跑水節」的由來,但這項神祕技法卻漸漸受人遺忘。

石笱製作專家謝己清,以古法示範製作籠仔篙。(記者陳冠備攝)

二水鄉長蘇界欽表示,今年是八堡圳通圳300年,大家都記得跑水節的樂趣,卻忘記籠仔篙重要性,由於懂得這項技術的耆老幾近凋零,憂心這項流傳300年的技藝會失傳,決定今年跑水節以「通圳300年,藝起榮耀八堡圳」為主軸,邀請石笱製作專家謝己清到場已古法剖竹製作,重現早期治水辛勞情景。

二水跑水節活動,二水鄉公所將提供籠仔篙DIY,傳承先人智慧結晶。(記者陳冠備攝)

蘇界欽說,目前已有人將籠仔篙做成文創作品,也用來美化二水車站及八堡圳河道周邊,今年二水跑水節將於11月2日、3日舉辦,為進一步推廣,所方將準備小型籠仔篙提供民眾DIY,藉此把先人智慧結晶傳承下去。

八堡圳利用籠仔篙治水,已有三百年歷史。(二水鄉公所提供)

資料來源:

Comments


最近張貼
bottom of page